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智慧法务发展峰会:让智慧城市上长出一朵“法律服务云”
- 发布时间:2018-09-15
- 发布者: 交汇点讯
- 来源: 交汇点讯
- 阅读量:
9月14日,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智慧法务发展峰会在无锡举行。350位业内专家、代表就智慧法务建设、区块链应用等前沿话题进行交流,探讨如何为智慧城市插上一对“法律服务”的翅膀。
目前公共法律服务呈现出业务不协同、地域不均衡、发展不充分、供给不到位等方面的不足。老百姓急需法律服务时,难以得到有效响应。人际信任、供需匹配、服务体验、代价成本等方面都成为法律需求难以满足的痛点。在公证领域,“熟人社会”步入了“陌生人社会”,“单位人”向“社会人”转变,当事人“取证难、举证难”问题日益突出,“以证换证”的传统办证模式难以为继。
“智慧城市建设之痛在于政府的管理和公众服务还存在割裂。”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锡强说,政府各部门分别牵头,缺乏与公众的互动,大量数据无法互通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品新认为,智慧法治的割裂现象明显,各部门各自为战,法官、检察官、律师、法学教授的法律共同体还没有形成。
江锡强列出一组数据,截至9月12日,中国法律服务网累计访问420万人次,47.5%咨询集中在婚姻问题,其他还包括劳动纠纷、借贷纠纷、工伤赔偿等。“这些数据的分析和使用,可以为法律服务提供指引,当人们逐渐养成法律习惯,每个人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能获得专业解答。”他说,在智慧城市建设中,法律服务和诉求的数据应该是智慧社会和社会治理成效的晴雨表,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数据,用于监控服务行为、预警管理风险、感知公众趋势,有助于提升预警和风险感知能力。
“省司法厅正在架构一朵’法律服务云’,为人们提供随手可得的云上法律顾问。”省司法厅12348协调指挥中心主任郁奇说,云平台将接入实体、电话、网络等渠道的法律服务资源,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大数据为核心,第三方数据为补充,为群众建立个人法律服务档案,打造个性标签,匹配精准服务。融合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物联网等技术手段,整合人脸识别、人证比对、语音转化等云端应用能力,实现多元服务供给。
今后,江苏人可以在居住的社区、城市的任何角落,通过扫描二维码,加入法润民生微信群、小程序,通过互联网无人律所、法律服务一体机等多种渠道,“键对键”“屏对屏”地体验7×24小时的优质法律服务。云平台上,法律服务诉求自动分流,由对接业务系统进行办理,在医疗、教育、民政等部门的网站上链入法律服务产品。云平台将根据个人法律服务档案预警法律风险,智能推送可能需要的法律服务。同时,大数据分析勾勒城市范围内的法律服务全貌,辅助地方党委政府决策。
无锡市司法局局长杨智敏说,无锡将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自下而上、需求主导、个性定制的服务模式转变,不断开创科技和人力深度融合的“智慧法务”运行新模式,推动法律服务供给向标准化、规范化、精细化方向延伸,让法治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快捷更普惠全体人民,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。
峰会上还发布了《“智慧法务”无锡愿景》,提出通过打造新型法律服务供给模式,建设张口可得、触手可及、供求对接、普惠共享的智能法律服务网上平台,最终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、多领域、个性化、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。
目前公共法律服务呈现出业务不协同、地域不均衡、发展不充分、供给不到位等方面的不足。老百姓急需法律服务时,难以得到有效响应。人际信任、供需匹配、服务体验、代价成本等方面都成为法律需求难以满足的痛点。在公证领域,“熟人社会”步入了“陌生人社会”,“单位人”向“社会人”转变,当事人“取证难、举证难”问题日益突出,“以证换证”的传统办证模式难以为继。
“智慧城市建设之痛在于政府的管理和公众服务还存在割裂。”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锡强说,政府各部门分别牵头,缺乏与公众的互动,大量数据无法互通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品新认为,智慧法治的割裂现象明显,各部门各自为战,法官、检察官、律师、法学教授的法律共同体还没有形成。
江锡强列出一组数据,截至9月12日,中国法律服务网累计访问420万人次,47.5%咨询集中在婚姻问题,其他还包括劳动纠纷、借贷纠纷、工伤赔偿等。“这些数据的分析和使用,可以为法律服务提供指引,当人们逐渐养成法律习惯,每个人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能获得专业解答。”他说,在智慧城市建设中,法律服务和诉求的数据应该是智慧社会和社会治理成效的晴雨表,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数据,用于监控服务行为、预警管理风险、感知公众趋势,有助于提升预警和风险感知能力。
“省司法厅正在架构一朵’法律服务云’,为人们提供随手可得的云上法律顾问。”省司法厅12348协调指挥中心主任郁奇说,云平台将接入实体、电话、网络等渠道的法律服务资源,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大数据为核心,第三方数据为补充,为群众建立个人法律服务档案,打造个性标签,匹配精准服务。融合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物联网等技术手段,整合人脸识别、人证比对、语音转化等云端应用能力,实现多元服务供给。
今后,江苏人可以在居住的社区、城市的任何角落,通过扫描二维码,加入法润民生微信群、小程序,通过互联网无人律所、法律服务一体机等多种渠道,“键对键”“屏对屏”地体验7×24小时的优质法律服务。云平台上,法律服务诉求自动分流,由对接业务系统进行办理,在医疗、教育、民政等部门的网站上链入法律服务产品。云平台将根据个人法律服务档案预警法律风险,智能推送可能需要的法律服务。同时,大数据分析勾勒城市范围内的法律服务全貌,辅助地方党委政府决策。
无锡市司法局局长杨智敏说,无锡将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自下而上、需求主导、个性定制的服务模式转变,不断开创科技和人力深度融合的“智慧法务”运行新模式,推动法律服务供给向标准化、规范化、精细化方向延伸,让法治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快捷更普惠全体人民,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。
峰会上还发布了《“智慧法务”无锡愿景》,提出通过打造新型法律服务供给模式,建设张口可得、触手可及、供求对接、普惠共享的智能法律服务网上平台,最终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、多领域、个性化、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。